肛裂與痔瘡如何分辨? 

肛裂是常見的肛腸疾病,究其成因,除了因為肛門括約肌的基礎壓力過高,跟長期便秘有莫大關係。腸胃專科醫生指出,大便秘結及排便時過度用力,均會引致肛門緣口的黏膜造成撕裂,形成潰瘍。雖然,肛裂並非嚴重的不治之症,但卻會帶來劇痛,叫患者排便時感到困難和痛苦。不想受這「皮肉」之苦,預防便秘是首要的第一步。所謂肛裂,是指肛門緣口皮膚撕裂而形成的潰瘍,常見於肛門後中的位置,潰瘍一般大約 5-10 毫米。腸胃及肝臟專科醫生姚志謙解釋︰「患者一般會有大便秘結的情況,大便過硬,或排便時過度用力,令肛門口中的黏膜造成撕裂。」道出肛裂與便秘兩者的莫大關係。

肛裂問題較常見於青年人及嬰幼兒身上,姚醫生續稱︰「這相信跟括約肌基礎壓力較高有關。肛門口是一組括約肌,以防止失禁,於排便時才會鬆開。然而有研究顯示,肛裂病人的括約肌基本壓力較高,即排便時肛門口不容易鬆開,甚或收縮。排便時,直腸會同時收縮,幫助把糞便推出,在用力排出呈樽頸形的肛門窄口時,便會迫破或使肛門口的皮膚層造成撕裂。而壯年人士,其大腸及括約肌收縮時一般張力較大,所以肛裂較多見於壯年人。」肛裂有兩個明顯的徵狀,一是大便時出血,二就是疼痛。姚醫生表示,除了因為皮膚撕裂造成疼痛外,當括約肌收縮時,肛門的血液流通得較差,是故即使排便過後,患者仍會感到缺血性的疼痛。要注意是,一旦肛裂發生,痛楚會導致身體產生反射反應,加劇肛門括約肌收縮得更緊的惡性循環。於是,患者排便變得愈來愈困難,潰損傷口亦無法癒合,情況只會每況愈下。

不過,姚醫生表示,年紀較輕的肛裂患者,一般可以不藥而癒。原因是由於肛裂的潰瘍大部分也只是表皮層的撕裂,加上年青人身體的復元速度較快,只要不是持續有大便秘結問題,潰傷便可以自然癒合。「事實上,來求診的病人肛裂情況一般也較嚴重。反覆的損傷,會造成肛緣的皮層下垂和發炎,稱為守護痔。若發炎持續,更可造成膿瘍、瘺管等問題。」初發的肛裂,利用藥物治療及調整排便習慣,痊癒康復可相當理想。姚醫生稱︰「針對大便過硬及疼痛兩方面,醫生一般會處方纖維及軟化大便的藥物,避免病人排便時要過分用力;並會處方口服或塞肛的止痛藥,以減輕症狀。另外,可以攝氏 40 度的溫水坐浴,可有效減輕痛楚及括約肌的壓力。一般數星期至兩個月,肛裂的傷口便會慢慢癒合。」

然而,對於一些久治不癒,或已出現痔瘡或瘺管的慢性肛裂患者,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。「手術除了把守護痔(肛口緣的皮下垂形成的痔)及發炎的潰瘍整個割除外,還會把內括約肌稍稍割開,以減低其基本壓力。手術後肛裂問題可完全根治,復發機會甚低。」

肛裂 VS 痔瘡

排便時出血,同樣是肛裂和痔瘡的症狀,很多時難以自行分辨。事實上,肛裂是指直腸與肛門之間的管道出現裂痕;而痔瘡則是指肛管上部的靜脈血管墊發大出血或脫出所致。姚志謙醫生指出,兩者最大的分別是肛裂排便時出血外,還會伴隨劇痛,且疼痛可能持續數小時。之後每次排便時,均會引致劇痛,往往令患者不想或減少排便。至於痔瘡,大部分患者排便時也不會感到痛楚,只會大便出血,與肛裂的排便時出現劇痛有很大分別。

便秘乃肛裂常有的因素,要減低患肛裂的機會,應從預防便秘入手。姚醫生提醒:

1. 多吃蔬菜水果等高纖維食物。
2.
多喝開水。
3.
培養良好的排便習慣。都市人經常因為工作忙碌,容易忽略排便習慣的重要性。事實上,若大便困於大腸內太久,水份會被大腸吸收,形成大便乾結,排便時變得更為困難。
4.
不要過度用力排便。
5.
萬一排便時出血或痛楚,應想辦法減輕痛楚,避免增加括約肌的壓力。

發表評論